“现在买水泥都得现钱,少一分也不可能给你。”12月6日,山东某混凝土企业材料部负责人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诉说着无奈。水泥越涨越紧俏,混凝土却是不垫资卖不出去。
入冬以来,水泥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。以山东济宁为例,从10月底到11月下旬,散装水泥经历多次调价,已累计上调150元/吨。这种“只出不进”的经营模式让混凝土企业身上的包袱愈发沉重。一位水泥企业销售经理向记者表示,入冬以后,随着工地停工期陆续到来,水泥价格企稳的可能性慢慢的变大,上次涨价还是在11月20日左右,后期价格“下降不太可能”。
不过记者发现,“两头承压”的局面下,资本仍在涌入混凝土行业:一方面,社会资本依然在陆续投入;另一方面,经过兼并整合的水泥企业,也在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业务。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6年~2018年,山东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公司数增加了近200家。进入2019年,这一现象并未因混凝土行业“两头承压”而改变。
让40多岁的老孔没想到的是,这半年来,已经和水泥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越来越觉得,自己像个“两头受气”的“小媳妇”。
“照现在这个势头,涨到700元(每吨)也不是不可能。”12月4日下午,坐在办公的地方和几个混凝土搅拌车车主闲聊时,老孔无奈地说道。
老孔是曲阜聚能混凝土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曲阜聚能)材料部负责人。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混凝土公司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,他们的混凝土最近正大批量被运至尼山会堂、京台高速扩建等多个当地重点项目。
不过,进入11月以来,因环保因素以及水泥厂检修造成的水泥价格持续上涨,下游的商品混凝土供应慢慢的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。
“好装的话,一辆车能跑三、四趟,现在等一天也就一车,一车30吨,运费还高。”老孔表示,这很难保证他们公司每天上百吨的水泥用量。
尴尬的是,就在距混凝土公司3公里外,就是隶属于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(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核心企业)的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曲阜中联)。不过,正是由于曲阜中联供应紧张,老孔所在的曲阜聚能只能从40公里外的济宁海螺水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济宁海螺)买水泥。
“从10月底到现在,每吨涨了150元。”12月4日,曲阜聚能财务专员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现在(425散装)是560元/吨(不带运费),相比去年上涨了100多元。
水泥价格的上涨主要源自近期产量的下降。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,2019年1~10月,山东省水泥产量为11784.15万吨,同比增长3.98%,但10月山东省水泥产量为1341.64万吨,同比下降9.96%。
“进入11月以来,冬季错峰生产实施方案、环保预警等因素,使山东水泥总产量的降幅只多不少,从价格来看,与北方地区的水泥行情基本一致。”济宁海螺一位人士如是预判。相比于涨价,现金结算的方式则直接考验着混凝土企业的资金实力。“现在买水泥都得现钱,少一分也不可能给你。”
老孔回忆称,前几年水泥行情不好的时候,他们赊账是常事。不过自2016年以来,随着水泥行业逐年好转,水泥企业的销售策略也出现了“180度大转弯”。一位水泥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,水泥这几年一直是买方市场,对混凝土企业来说,赊账慢慢的变成了过去。
在山东另一家混凝土企业朱姓销售经理看来,工地上都得垫资,不垫资没活儿,买水泥又要现金交易,因此“混凝土企业现在拼的就是实力”。
水泥涨价、工地垫资这种“只出不进”的模式让混凝土企业的金钱上的压力倍增。然而,这样一个“两头承压”的行业,反而受到了资本的追捧。
来自水泥人网的信息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3月,山东省内水泥公司数为364家。一位业内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在行业的兼并整合中,这一数字是在逐年减少。但这几年,依托于水泥厂的混凝土企业却在逐年增加。
来自山东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山东省2018年预拌混凝土生产公司数为1389家,较前一年的1297家,增加了92家。该数字在2016年未1195家。也就是说,在2016年~2018年的两年间,山东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增加了将近200家。
进入2019年以后,这一增长趋势还在延续。在一位今年刚成立的济南某混凝土企业负责人看来,虽然工地普遍有2~3个月的押款周期,但由于房地产、基建项目需求巨大,而这些项目普遍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,这也让产业链从业者有了盈利的信心。
中国水泥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12月11日,全国混凝土价格指数(CONCPI)报收156.6点,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.31%,但相较上月环比上扬1.38%。
山东临沂一位建材领域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混凝土企业会根据水泥的价格来测算自身产品的售价,这一些企业也要给他们的计算机显示终端(如建筑开发公司)做预算报价。所以水泥涨价,相应的混凝土搅拌站价格也会上涨。
“一般情况下,一个中型混凝土企业想盈利,销售量至少要在1万立方(米)以上。”前述混凝土企业朱姓销售经理看来,以现在水泥、砂石等原材料价格来看,1立方(米)混凝土的售价在500元,每立方(米)能至少能有30元左右的盈利空间。
“水泥的最佳销售半径在150~200公里,混凝土因为有凝结时间等限制,最佳销售半径在50公里以内。”在山东济南某混凝土企业负责人看来,受制于最佳销售半径,混凝土企业的投资更多来自所在地的社会资本。
早在四年前(2015年),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宋志平就提出,商混化就是全力发展商品混凝土业务。就世界水泥行业的现在的状况来看,大型水泥公司约30%的产量会供给自己的商混企业。但由于欠款赊账等明显问题,我国大型水泥企业大多没有开展这项业务。
不过,自2015年下半年水泥行业复苏以来,水泥企业也在混凝土业务上抓紧“补课”。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,当前商混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的是中国建材,产能达到4.84亿方(立方米,下同);第二位是中建西部建设,产能达到9600万方;第三位是金隅集团,产能达到7800万方。
这也让社会资本投资的混凝土企业倍受压力。上述朱姓销售经理向记者直言:“他们购买水泥、骨料等都有内部协议价,显然比我们更具议价能力和竞争优势。”
如需转载请与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联系。未经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授权,严禁转载或镜像,违者必究。
特别提醒: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,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,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今年冬天,作为水泥厂下游的山东混凝土企业注定要“两头承压”。 “现在买水泥都得现钱,少一分也不可能给你。”12月6日,山东某混凝土企业材料部负责人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诉说着无奈。水泥越涨越紧俏,混凝土却是不垫资卖不出去。 入冬以来,水泥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。以山东济宁为例,从10月底到11月下旬,散装水泥经历多次调价,已累计上调150元/吨。这种“只出不进”的经营模式让混凝土企业身上的包袱愈发沉重。一位水泥企业销售经理向记者表示,入冬以后,随着工地停工期陆续到来,水泥价格企稳的可能性慢慢的变大,上次涨价还是在11月20日左右,后期价格“下降不太可能”。 不过记者发现,“两头承压”的局面下,资本仍在涌入混凝土行业:一方面,社会资本依然在陆续投入;另一方面,经过兼并整合的水泥企业,也在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业务。来自行业协会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6年~2018年,山东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公司数增加了近200家。进入2019年,这一现象并未因混凝土行业“两头承压”而改变。 山东混凝土企业“两头承压” 让40多岁的老孔没想到的是,这半年来,已经和水泥打了20多年交道的他越来越觉得,自己像个“两头受气”的“小媳妇”。 “照现在这个势头,涨到700元(每吨)也不是不可能。”12月4日下午,坐在办公的地方和几个混凝土搅拌车车主闲聊时,老孔无奈地说道。 老孔是曲阜聚能混凝土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曲阜聚能)材料部负责人。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混凝土公司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,他们的混凝土最近正大批量被运至尼山会堂、京台高速扩建等多个当地重点项目。 不过,进入11月以来,因环保因素以及水泥厂检修造成的水泥价格持续上涨,下游的商品混凝土供应慢慢的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。 “好装的话,一辆车能跑三、四趟,现在等一天也就一车,一车30吨,运费还高。”老孔表示,这很难保证他们公司每天上百吨的水泥用量。 尴尬的是,就在距混凝土公司3公里外,就是隶属于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(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核心企业)的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曲阜中联)。不过,正是由于曲阜中联供应紧张,老孔所在的曲阜聚能只能从40公里外的济宁海螺水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济宁海螺)买水泥。 事实上,水泥价格的连续上调,也在压缩混凝土企业的利润空间。 “从10月底到现在,每吨涨了150元。”12月4日,曲阜聚能财务专员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现在(425散装)是560元/吨(不带运费),相比去年上涨了100多元。 水泥价格的上涨主要源自近期产量的下降。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,2019年1~10月,山东省水泥产量为11784.15万吨,同比增长3.98%,但10月山东省水泥产量为1341.64万吨,同比下降9.96%。 “进入11月以来,冬季错峰生产实施方案、环保预警等因素,使山东水泥总产量的降幅只多不少,从价格来看,与北方地区的水泥行情基本一致。”济宁海螺一位人士如是预判。相比于涨价,现金结算的方式则直接考验着混凝土企业的资金实力。“现在买水泥都得现钱,少一分也不可能给你。” 老孔回忆称,前几年水泥行情不好的时候,他们赊账是常事。不过自2016年以来,随着水泥行业逐年好转,水泥企业的销售策略也出现了“180度大转弯”。一位水泥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,水泥这几年一直是买方市场,对混凝土企业来说,赊账慢慢的变成了过去。 在山东另一家混凝土企业朱姓销售经理看来,工地上都得垫资,不垫资没活儿,买水泥又要现金交易,因此“混凝土企业现在拼的就是实力”。 水泥企业布局下游欲分羹 水泥涨价、工地垫资……这种“只出不进”的模式让混凝土企业的金钱上的压力倍增。然而,这样一个“两头承压”的行业,反而受到了资本的追捧。 来自水泥人网的信息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3月,山东省内水泥公司数为364家。一位业内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透露,在行业的兼并整合中,这一数字是在逐年减少。但这几年,依托于水泥厂的混凝土企业却在逐年增加。 来自山东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山东省2018年预拌混凝土生产公司数为1389家,较前一年的1297家,增加了92家。该数字在2016年未1195家。也就是说,在2016年~2018年的两年间,山东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增加了将近200家。 进入2019年以后,这一增长趋势还在延续。在一位今年刚成立的济南某混凝土企业负责人看来,虽然工地普遍有2~3个月的押款周期,但由于房地产、基建项目需求巨大,而这些项目普遍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,这也让产业链从业者有了盈利的信心。 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,截至12月11日,全国混凝土价格指数(CONCPI)报收156.6点,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.31%,但相较上月环比上扬1.38%。 山东临沂一位建材领域人士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混凝土企业会根据水泥的价格来测算自身产品的售价,这一些企业也要给他们的计算机显示终端(如建筑开发公司)做预算报价。所以水泥涨价,相应的混凝土搅拌站价格也会上涨。 “正常的情况下,一个中型混凝土企业想盈利,销售量至少要在1万立方(米)以上。”前述混凝土企业朱姓销售经理看来,以现在水泥、砂石等原材料价格来看,1立方(米)混凝土的售价在500元,每立方(米)能至少能有30元左右的盈利空间。 “水泥的最佳销售半径在150~200公里,混凝土因为有凝结时间等限制,最佳销售半径在50公里以内。”在山东济南某混凝土企业负责人看来,受制于最佳销售半径,混凝土企业的投资更多来自所在地的社会资本。 早在四年前(2015年),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宋志平就提出,商混化就是全力发展商品混凝土业务。就世界水泥行业的现在的状况来看,大型水泥公司约30%的产量会供给自己的商混企业。但由于欠款赊账等明显问题,我国大型水泥企业大多没有开展这项业务。 不过,自2015年下半年水泥行业复苏以来,水泥企业也在混凝土业务上抓紧“补课”。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,当前商混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的是中国建材,产能达到4.84亿方(立方米,下同);第二位是中建西部建设,产能达到9600万方;第三位是金隅集团,产能达到7800万方。 这也让社会资本投资的混凝土企业倍受压力。上述朱姓销售经理向记者直言:“他们购买水泥、骨料等都有内部协议价,显然比我们更具议价能力和竞争优势。”
“年方二十四”红旗连锁正青春:营收与净利润续创新高 分红远超募资金额 布局预制菜守护百姓餐桌安全